过河拆桥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感悟(关于过河拆桥歇后语的典故介绍)

“过河拆桥”是比喻自私狭隘的人,自个儿达到目的了,就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。这是人们碰到见利忘义、忘恩负义、做事投机取巧,惯于溜须拍马、遇事不担当、推诿扯皮的小人就会想到的讽剌成语。这个成语典故

“过河拆桥”是比喻自私狭隘的人,自个儿达到目的了,就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。这是人们碰到见利忘义、忘恩负义、做事投机取巧,惯于溜须拍马、遇事不担当、推诿扯皮的小人就会想到的讽剌成语。这个成语典故出自《元史》,但其主角并非是“过河拆桥”的那种小人,是被元顺帝玩弄权术诬陷的,而这个典故的起因与科举考试有关。

过河拆桥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感悟(关于过河拆桥歇后语的典故介绍)

《元史》载:“治书侍御史普化诮有壬曰:‘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。’”故事说的是:元顺帝年间,有位大臣名叫彻里帖木儿,相传他精明干练,善于决断,处理公务很有一套。有一年,他被派到浙江任职,正巧碰上科举考试,就由他主持当地的考试。亲身经历这场考试后,他发觉这种科举制度实在太劳民伤财,其中营私舞弊,借机敛财,手段卑鄙,认为这样的是选拔不出卓越的人才的。怎么办?他又拿不出好的办法,于是泼脏水连孩子一起泼出去。他暗下决心,要废除这种过河拆桥制度。

过河拆桥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感悟(关于过河拆桥歇后语的典故介绍)

后来,他当上了中书平章政事(相当于副宰相的职位)后,向元顺帝提交奏折,请求废除科举考试制度。此事一传开,在朝中引起巨大反响,科举考试制度自隋唐以来已存在了七百多年,历代朝廷都靠这种制度选拔人才。朝中很多大臣都反对废除科举,可元顺帝却对彻里帖木儿的想法表示赞成,立刻命人起草诏书,准备颁布下去。在诏书将颁布之前,参政许有壬站了出来,恳求面见元顺帝,当面说明不能废除科举考试的种种理由。

戏剧性的事情出来了,到了第二天,满朝的文武百官被召到崇天门前,听皇帝下达废除科举考试制度的诏书,而且特意通知参政许有壬站到最前排去听读。皇帝的举动让许有壬很担忧,不敢有忤逆举动,生怕会引来杀身之祸,只好乖乖地跪在百官最前列认真听读。退朝后,百官纷纷各自回府,许有壬提心吊胆地低头走路,一脸的消沉,心里百思不得其解,皇帝今天是什么用意。

过河拆桥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感悟(关于过河拆桥歇后语的典故介绍)

这时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朝他走过来,笑着对他说:“参政,您这下成了过河拆桥的人啦!”许有壬大惊,忙问:“此话怎讲?”御史笑着说:“您许参政可是靠科举考试当上朝廷官员的啊,如今皇帝废除科举,众臣听诏,当属您许参政跪在最前面,不解之人还以为您是废除制度的领头人呢,如今这科举一废除,您又站在了最前方,不就像自己走过河转身就把桥拆掉了吗?”许有壬这时才忽然大悟,脸色登时一阵红,一阵白,羞恼不堪。此后,他借口有病,再也不上朝了。

许有壬,元代文学家,时任中书参知政事,当于从二品官。你文采再好,不顺着皇帝的杆子爬,自然让你吃不了兜着走。元顺帝孛儿只斤·妥懽帖睦尔确实老辣,玩弄权术高手。他13岁登基,从一个“深居宫中,每事无所专焉”的傀儡皇帝,通过自己的努力,扳倒权相,成为真正的掌权皇帝。我们从他玩弄许有壬的移花接木手法中可略见一斑,不费吹灰之力,就将“过河拆桥”臭名死死地扣在了许有壬的头上,牢牢的,有一百嘴也说不清道不明。

过河拆桥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感悟(关于过河拆桥歇后语的典故介绍)

元朝比较奇葩,任命官员,基本上是不按套路出牌的,是吏治腐败最严重的王朝之一。元朝建立后,对科举考试多次废与兴,整个元朝98年共举行16次科举考试,录取1139人。朝廷怎么选用人,一是蒙古贵族世袭,二是从蒙古贵族中选用,三就是卖官鬻爵。元世祖灭南宋后,居然34年之久,没有举行科举考试,官从哪里来,开始人手不够,就直接用南宋原来的官员,后来呢!公开招聘选拔任用,没有这么科学的举措,显然就是举国上下大大小小的“我说了算”之类的暗箱操作了。瞧瞧,“过河拆桥”典故里还藏着这么多的龌龊事,你没有想到吧!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9755269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本文链接:https://teaffka.com/n/4060.html

(0)
星空的头像星空
上一篇 2023年 9月 17日
下一篇 2023年 9月 17日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件:97552693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